文章目录[隐藏]
冬季的云南省罗平县,常被湿冷的浓雾笼罩,家住罗平县板桥镇玉马村的张应选这天没怎么出门,窝在家里盘算着2021年的种植计划。
早在2020年11月初,罗平县小黄姜采收季刚开始时,张应选就已将自家13亩地里产出的20多吨小黄姜销售一空。13亩地、产量20多吨、每公斤7.3元、总共卖了16万,刨去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纯收入有10万,比以前在外打工挣的钱多一倍,第一年种植小黄姜的张应选说“自己撞了大运”。
而“撞了大运”的张应选不知道,2020年罗平小黄姜行情好、价格高的“大运”背后,与罗平县近年来建构的集产、供、销一体的小黄姜完整产业体系密不可分。
姜味辛辣、颜色鲜黄,作为中国知名地方生姜品种,独具特色的罗平小黄姜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早在明清时期,罗平县便已开始了小黄姜种植。近年来,当地依托已有的小黄姜产业基础,大力推行规模化种植,完善仓储冷链保鲜配套设施,延伸小黄姜产业链,将罗平小黄姜由传统农业种植向集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转变,用小黄姜创出了一个让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种植规模化:多方参与推进富民增收
“种地只能靠天吃饭,没利润又太辛苦,不如打工。”20年前,刚退伍的张应选在计算完种地收入的账后,毅然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去年,父母接连生病住院,张应选为照顾父母不再外出打工,但已经42岁的他回到老家能干什么呢?
此时,张应选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的传统种植产业——罗平小黄姜。
张应选家所在的板桥镇正是罗平小黄姜的主产区,这几年,在镇上成立的金色小黄姜行业协会的示范引领下,板桥镇里参与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加工小黄姜的人越来越多。看着镇里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小黄姜产业,张应选十分心动,也想尝试小黄姜种植,但对种姜一无所知的他犹豫了。
这时,张应选正好有机会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小黄姜种植学习培训,了解学习了小黄姜种植技术后,张应选心里有了底,一口气把家里的18亩地都种上了小黄姜。
“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培土,都会有技术人员来到地里现场给我们指导。”张应选与妻子两人一同尽心地打理着家里的18亩小黄姜。第一年种植,张应选还是出了岔子,18亩地里有5亩小黄姜遭了病害,年底只收获了13亩的小黄姜。
还没等张应选开始考虑小黄姜的销售问题,地里的小黄姜一成熟,政府牵头的一个企业立马就带着工人直接来到了小黄姜地里采收,仅仅两三天,张应选家的小黄姜在地里就被销售一空。
而7.3元每公斤的小黄姜收购高价,不仅让张应选补上了那5亩遭病害的小黄姜损失,也让他积累了一笔启动资金。“小黄姜要轮种,家里的地不够,接下来试着流转些土地,扩大规模再种小黄姜。”2021年的种植,张应选有了更大胆的计划。
在张应选的计划里,扩大种植规模时,小黄姜规模化种植经验和销售都不用愁。金色小黄姜行业协会成员带头种植打造出的1100亩集中种植示范田让规模化种植有技可学,而销售方面,合作社每年与协会、企业、姜农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和“订单式”服务也让小黄姜不再滞销。
张应选不知道的是,一笔产业奖励金即将发放到他手上。按照《罗平县2020年产业扶贫奖补实施方案》,张应选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种植1亩及以上的特色种植业,可根据发展的种养殖面积,每亩奖补600元。
依托“党支部 协会 合作社 公司 农户”这样的运作模式,截至2020年11月底,罗平全县累计有1万余户贫困户通过种植生姜实现了脱贫,户均增收达5000余元。
打造配套设施:冷链仓储增收益 产销对接提销量
“2020年小黄姜价格稳步上升,最高时卖到了8元每公斤,但在前几年,小黄姜价格波动特别大,最低时只能卖到3元每公斤。”罗平金色小黄姜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张永刚介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罗平就开始逐步发展小黄姜产业化种植,由于小黄姜价格波动大,种植面积和规模一直上不去。
在他看来,以前罗平小黄姜价格不稳定的一大原因在于销路没打开,“过去小黄姜基本只能在罗平当地及周边、最多在省内销售,每年10月至次年1月小黄姜采收季,鲜姜集中大量上市,价格就会持续走低。”张永刚同时认为,没有鲜姜保鲜技术也是导致小黄姜价格波动的一大因素,“鲜姜利润高,无法保鲜错峰上市的话,1月以后种植户就只能把鲜姜烤成干姜出售。”
如何稳定小黄姜价格成为了当地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9年10月,罗平小黄姜主产区的板桥镇上,西南最大的黄姜交易加工基地——云南罗平国际小黄姜交易市场建成开业。通过交易市场,以往散乱的小黄姜销售实现了聚合,规模化的批量销售,也让罗平小黄姜走出云南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韩国,中东等30多个国家。2020年,罗平国际小黄姜交易市场全年实现干姜交易量5万吨,鲜姜交易量30万吨,总产值达20亿元。
在罗平国际小黄姜交易市场的不远处,小黄姜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站在已建成的第一期冷库旁,罗平县板桥镇镇长钱聪林指着冷库里整齐码放在高大蓝色货架上成箱的小黄姜说:“小黄姜在冷库能储存一年,当前冷库的鲜姜贮藏价是一年550元每吨,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能享受优惠价300元每年每吨。”
不久的将来,新建起来的4条鲜姜清洗线、4条低硫干姜生产线、8个鲜姜保鲜冷库将成为罗平国际小黄姜交易市场的最强配套助力。
届时,年贮藏鲜姜5万吨的保鲜冷库、年清洗10万吨生姜的清洗线及年产低硫干姜2万吨的生产线将为板桥镇的小黄姜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
延伸产业链:从卖“原料”到卖“产品”
姜粉、姜糖、姜茶、姜丸、姜洗护用品……二十多种罗平小黄姜深加工产品摆满了阳洋黄姜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台。“目前公司40%的产品体量都是销往国外,其中我们自己研发的速冻姜产品更是深受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欢迎。”说起公司开发的小黄姜产品,李光德满是骄傲。
15年前,从事小黄姜粗加工产业十多年的李光德决定自己开公司,在罗平当地进行小黄姜深加工产业开发。“以前本地传统的小黄姜加工销售产品只有干姜,其中大部分都是卖给收购商或者外面的大企业。”李光德感慨,2005年自己决定进行小黄姜深加工产业开发时,当时罗平县内连他的企业在内,深加工企业只有两家。
15年后,如今罗平县内的小黄姜加工龙头企业已由最初的2家增至15家。在陆续将姜酒、姜茶、姜糖、姜洗剂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罗平本地深加工企业还注册了“姜多宝”“姜来无忧”“云姜”等12个罗平小黄姜产品商标,其中,“云姜”牌姜粉还荣获了2018年度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奖。
长期以来罗平小黄姜产品单一、质量不高、附加值低的情况得到了改善,罗平县的小黄姜产业发展正逐步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2020年,罗平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3家企业入驻罗平,未来3家企业将投资约5亿元建设罗平小黄姜精深加工系列产品。
2006年,罗平县注册了“罗平小黄姜”地理证明商标,取得生态原产地保护认定。正当罗平延伸小黄姜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生产之时,2020年,“罗平小黄姜”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谈判保护协定》中方100个地理标志谈判保护清单,罗平小黄姜的出海之路也更为广阔。
2020年,罗平县内共有小黄姜专业合作社77家,种植小黄姜的专业村达到100个,全县共种植小黄姜18万亩,实现总产量36万吨,在良好市场行情的带动下,罗平县整个小黄姜农业产值达到创纪录的21.6亿元。
罗平定了一个更大的目标——把“罗平小黄姜”打造成中国黄姜第一品牌,让罗平县成为中国最大最优质的小黄姜产区。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